首页 关于星座娱乐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
金庸武侠剧为何毁多誉少?别的不说,仅武打一项,就很难做好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6:34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金庸武侠剧为何毁多誉少?别的不说,仅武打一项,就很难做好

金庸小说自搬上大银幕以来,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,经历了无数电影、电视剧版本,使得“金庸热”笑傲江湖数十年不衰。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,虽然翻拍的数量足够多,但堪称经典的非常少,不少翻拍剧都翻车了。

生前,金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最满意的作品是刘德华和陈玉莲版的《神雕侠侣》,以及郑少秋版的《书剑恩仇录》。当然这是老先生的态度,对于观众来说,或许对83版的《射雕》、古天乐版的《神雕》更为推崇,但不管怎么说,好看的翻拍剧还是太少。

失败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合适的演员不好找、为了收视率多采用明星等等,今天我们从武打设计这一角度,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。

金庸小说之“武”常与某种文化思想、哲理内涵、艺术形式以及人物的性格、情感、心理相结合,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武功设计,如郭靖的“降龙十八掌”、杨过的“黯然销魂掌”、令狐冲的“独孤九剑”等;

同时,除简要解说武功原理及少数招式的运用法门外,在多数情况下,无论是练功还是打斗,主要是招式名称的运用,而并非琐细描摹每一招式的具体动作是怎样做出的。

那么,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?怎样一种招式?似乎很具体,其实很抽象。

对于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武功,读者在阅读想象中,它们是具体生动、独特玄妙、瑰丽神奇的,而且因读者而异,千变万化。但是,若要在影视剧的逼真画面中用具体的动作变化将其具象地呈现出来,则比较困难。

困难之处就在于:因为少有具体动作是怎样做出的提示,那么根据什么设计、表现动作?如果设计、完成为身体接触式的打斗动作,就像早期港台版金庸影视剧中的武打设计那样,那么如何体现金庸小说之“武”超人力的神奇?

如果运用威亚、电脑特技等当代技术,让人物动辄持剑凌空飞行、出掌飞沙走石、打斗裂石惊涛等,那么在威亚、电脑特技等已广泛运用于武侠片(剧)、观众对此也已司空见惯的今天,是否能体现出金庸小说各种武功描写的独特与奇妙?

即使武打设计者充分发挥想象力,在身体动作和电脑特技运用之间,寻找到不乏新意的结合点,那么这样设计、完成的武打动作是否能表现出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内在神韵?

更重要的是,无论武打设计者如何设计,又是否能吻合于读者基于文字描写基础上的丰富想象?

例如在央视版《笑傲江湖》中,令狐冲在很多场合使用的“独孤九剑”,基本上就是身体翻滚或旋转、持剑自空而下而剑尖触地,再加上大喊一声“独孤九剑”或“破剑式”(或其他),然后是对打者的被打败,外加旁观者几句惊讶、赞叹的话。

这样的动作设计在武侠影视剧中极为普通而常见,这又何以能体现专寻对方破绽、一剑尽破天下兵器及掌法的“独孤九剑”之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”的神妙?又怎能符合观众在文字阅读中对其产生的无尽遐想?

央视版《射雕英雄传》中通过电脑特技,使“降龙十八掌”每一掌使出都有双龙吐出火球、游走升腾并且随地方不同而有水龙、雪龙呈现的设计,客观地说,相对于以往注重动作招数变化的港台版本,既有新意也极富视觉冲击力,不失为一个好的设计。

但是,它因为“务虚”而主要是造势、渲染气氛,既不能表现“亢龙有悔”、“飞龙在天”、“龙战于野”、“神龙摆尾”等招式间的差异,也因缺少具体动作设计的“不实”而使观众产生不了痛快淋漓之感,更重要的是,降龙十八掌就是这样的吗?

就是郭靖双手比划、挥舞,聚集树叶、水汽、雪花,然后是两条金龙或水龙、雪龙在呼啸中盘旋、飞腾、攻击?这恐怕不能与读者的丰富想象相符。

由于武功的画面呈现既不能显现金庸小说武功描写之妙,又不可能符合于观众的想象,不满的产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。

而如果呈现得粗糙、简单,不满就会加剧;如果呈现得较好,满意也只可能是相对的。不仅人物、武功如此,其他如各种战争场面、各种奇景奇物等,也是如此。

作为文字存在的金庸小说作用于读者的是想象,作为画面存在的金庸影视剧作用于观众的是视觉,只要这种审美方式的差异存在,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就不可能让金庸和广大观众都感到满意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星座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